-
概要:
李向东,男,196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农学博士,研究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河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耕作栽培与生理调控团队负责人。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农广校客座教授。兼任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风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常务..
李向东,男,196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农学博士,研究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河南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耕作栽培与生理调控团队负责人。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农广校客座教授。兼任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风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小麦研究会常务..
赵永英,1974年生,博士,副研究员。1998年大学毕业,获农学学士;2003年研究生毕业,获蔬菜学硕士学位;201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获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博士学位;2017年到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访问,并参加CIMMYT举办的第50期育种技术培训研习班,系统学习并实践小麦育种技术及理论。 2003年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小麦淀粉改良以及小麦转基因相关研究工作、小麦单倍体诱导技术研发及新品种选育工作、大麦新..
王汉芳,1969年11月生,河南省宜阳县人,硕士、研究员,中共党员。1992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2002年河南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2020年获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高效低毒安全新型种衣剂研制等工作。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8项,制定河南省地方标准6项,研制出种衣剂新产品2个,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
王美芳,女,研究员,中共党员。1993年7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03年6月获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麦育种及小麦品质加工利用研究工作。2006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河南省农科院“五好”共产党员和“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获得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参加育成小麦新品种十余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十余项;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30余项,主..
晁岳恩,1974年出生。河南濮阳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1997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园艺系,同年分配到河南省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工作;1999年考于西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02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2004年考入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2008年获农学博士学位,之后在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日本九州大学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工作一年;2010年进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工作,2012年被评为副研究员。 ..
曹廷杰,男,1977年7月生,汉族,河南方城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小麦品种利用和遗传育种研究。2000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2009年在河南农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5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品种利用研究室主任,主持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 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参加多项省部级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科技..
方保停,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1999年本科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02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生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12月-2017年6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发表论文SCI论文..
张德奇,男,副研究员,中共党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人。工作以来,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栽培、保护性耕作、逆境生态、防灾减灾、循环农业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十三五”以来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岳俊芹,女,河南封丘人,1976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2004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至今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小麦栽培生理、高产高效及化学调控方面的工作。 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