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要:
..
..
..
..
目前,河南省冬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水分需求量增加,然而因连日来缺少有效降水,部分地块田间墒情下降。为了更好地指导种植户麦田灌水作业,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本增效,助力夏粮稳产增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为冬小麦中后期田间水分管理支招。4月22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杨永辉研究员和郑州大学乔梦佳博士等一行6人,依托中央引导地方项目“小麦智能化感知与灌溉一体化系统示范推广”,来到项目实施基地兰考,首先对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等30..
近日,河南省多地的小麦生长正遭受严重干旱挑战。自进入4月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已连续一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加之气温持续偏高、大风天气频发,导致土壤水分迅速流失,部分麦田的干旱情况日益严峻。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河南省农业部门及科研单位迅速响应,积极投身到抗旱保收的战斗中。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地力提升岗位专家张水清研究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杨永辉研究员等额农科人员,按照上级部署,迅速集结,统筹协作,深入叶县、舞阳、内乡、邓州、西平、遂平等农业生产一线..
4月19日,我院在延津县召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强出席会议并讲话,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秀杰,新乡市副市长陈剑虹,延津县委书记、县长李中耀,省财政厅服务业处副处长王晓彬等出席会议。此次会议以“深入开展院县科技合作 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也是我院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的第三站,旨在更好地展示推介我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在成果转移转化签约..
4月19日,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在延津县召开,来自全省15个院县共建项目县的200余名代表相聚“麦乡”延津。本次会议通过"现场观摩+成果展示+对接洽谈"的创新形式,实现了科研与产业的无缝对接,为河南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和创新样板。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签约仪式上,延津县委书记、县长李中耀围绕注重种植模式创新、注重良种繁育推广、注重特色产业发展三个方面对延津农业作了推介。仪式由延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巩红敏主持。 ..
4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石磊副院长、姜存仓教授、上海化工研究院马彦平高级工程师、广州省韶关市科康微量元素研究所杨艳丽所长、喜满地肥业崔俊仪董事长等10余人应我所节水室邀请到访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参观了我所承建的农业农村部作物高效用水原阳科学观测试验站、河南省黄河流域节水农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国家土壤质量新乡观测试验站,就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开展的水肥一体化、耕作保墒、新型肥料等研究内容与试验站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就共建区域性中微肥应用示范..
四月芳菲醉,中原麦浪涌。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暨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现场会在延津县如约而至。科技成果流光溢彩 4月19日,延津县沐浴在雨后的清新与明媚之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成果如同这春日里的花朵,竞相绽放。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拉开帷幕,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乡市政府、河南省财政厅、延津县委县政府等单位领导与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签约仪式的盛况。 延津县委书记、县长李中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围绕注重种植模式创新..
..
4月4日,我院资环所罗鹏所长带领有关科研人员到西华县孙庄村就西瓜种植技术与产业发展开展调研指导,西华县迟营镇政府和西华县农科所领导以及驻村第一书记等参加有关活动。西华县孙庄村是河南省农科院科技支撑助力乡村振兴能力提升专项重点帮扶村,该项工作由资环所牵头、园艺所参加共同组织实施。在孙庄村党群服务中心,罗鹏所长组织召开了孙庄村产业发展座谈会,会上,西华县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孙战礼详细介绍了孙庄村的村情村貌以及产业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孙庄村产业发展的具体技术需求。双方就西瓜高效种植、品牌..
4月1日,河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组织有关科研人员约30余人,到遂平县农科所试验基地、史丹利化肥遂平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和生产调研。活动由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罗鹏所长带队,遂平县人民政府冯浩副县长、遂平县科技局、遂平县农科所和史丹利肥料公司有关人员参加活动。遂平县农科所与河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期开展合作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团队、粮食作物施肥研究团队布置了牛粪堆沤方式研究及还田改土增产定位监测试验,并开展了粮食作物栽培与肥料施用耦合试验研究等,大..
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回升,小麦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小麦水肥需求逐渐增大的同时,病虫害相继进入高发期。为做好小麦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为小麦丰产优产打下坚实基础。4月3日,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杨永辉研究员一行4人,依托中央引导地方项目“小麦智能化感知与灌溉一体化系统示范推广”,到项目实施示范基地兰考,对新型农业主体和农业大户等40余人进行了“小麦生长智能感知与水肥精准调控技术”与“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的技术培训,系统讲解了该时期小麦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控综合应用技术。会后,专家走进..
科技赋能花生绿色生产 协同攻关助力产能提升3月13日-15日,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功能研究室在江苏召开了2025年工作会议,并对江苏省花生生产进行调研指导。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院士、栽培与土肥研究室8个岗位及团队成员、体系部分其他岗位和试验站站长、南京土壤所领导及部分科研人员等40余人参会。河南省农科院资环所副所长、国家花生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主任张翔研究员主持有关活动。14日上午,工作会议正式拉开帷幕,会议以“科技赋能花生绿色生产,协同..
“这两年,省农科院专家给我们推荐了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93号,指导示范高效绿色栽培技术,去年种植的花生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取得了多年没有的好收成。”3月5日,延津县成根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成根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尝到院县共建项目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甜头的种植户争先恐后地加入合作社,共同享受科技红利。当天,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和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的院县共建(延津)花生生产技术培训会在延津县举办。延津县农业农村局、农业发展中心、经作站、土肥站相关农技人员,延津县花生..
2025年3月6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主持的省农业生产重大应急专项“河南省农田土壤酸化防治关键技术”项目论证会成功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院长周卫参加会议并担任专家组组长,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卫文星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相关专家、我院科研处和资环所等单位负责人及科研人员30余人参加会议。本项目邀请郑州大学、河南省土壤肥料研究站、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中亿正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参与实施。项目针对河南省典型农田土壤酸..
我所高度重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为切实提升基金项目申报质量和立项率,按照科研处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的部署和安排,2月17日,我所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论证会,会议邀请中国农科院区划所曹卫东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石磊教授、徐芳森教授担任论证专家,所领导及青年科研人员2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论证会上,各基金申报人员就项目摘要、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专家们从题目撰写、科学问题与创新点凝练、研究方案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下正值春耕春种春管的大忙季节,做好春管工作特别是加强春季肥水管理对抓好小麦生产、夺取夏粮丰收、稳定粮食产能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2月15-16日,我所粮食作物高效施肥技术团队刘高远博士一行3人参加了郸城县院县共建“2025年春管科技服务活动启动会”,包括小麦所、蔬菜所、植保所、郸城县农科所等单位的技术骨干以及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种粮大户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科技服务采取室内培训与现场讲解相结合的形式。会上,针对当下如何做好小麦春季肥水管理,..
为进一步推进2025年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全面提升我所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2月14日上午,我所再次举办了国家基金申报经验交流会,中国农科院区划所张会民研究员应邀来我所做了题为“坚守信念,坚持方向”的学术报告。会议由张翔副所长主持,20余名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报告会上,张会民研究员首先分析了国家自然基金历年申请与资助情况;然后,针对如何选题和撰写高质量申请书,结合个人心得体会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基金申报的经验与技巧,为我所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会后,..
2月11日,河南省农科院组织专家赴延津县僧固乡沙庄村千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召开2025年院县共建小麦单产提升培训会暨延津县2025年春季麦田管理动员会,各乡镇相关负责人、种业企业及种粮大户100多人参加。现场会上,河南省农科院和延津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结合小麦的生产情况,采取现场指导、专家授课和发放技术资料等形式,指导农民因地因苗、科学施策,为夏粮丰收搭好丰产架子。由于麦播以来气温持续偏高,当地有效降水偏少,麦田表墒不足,再加上春季气温回升快、有风日数多,土壤失墒快,发生冬春连..